安全课堂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安全课堂>>安全热点

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第十二篇 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文)

2011-10-08 作者: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点击数:8914

1. 中毒窒息及引发的气体

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需要氧气,缺少氧气,细胞就要死亡。空气中的氧气是怎么进入细胞中的呢?主要有两个过程,一个是肺泡内的氧气进入到血液中与含二价铁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这个过程叫做外呼吸过程。另一个是碳氧血红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到各个组织后,又可将氧放出交给细胞中的含有三价铁的细胞色素素氧化酶,细胞才能利用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内呼吸过程。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阻断外呼吸的过程,另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阻断内呼吸过程,使得细胞不能得到氧气,这些有毒的气体,叫窒息性气体。在生产过程,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另一类是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及氰化氢等。

2. 中毒窒息有哪些表现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本身无毒或者毒性甚微。例如氮气,是无色、无毒、无味的气体,本身无毒,但如作业环境中氮气浓度增高,其含量大于84%时,会使氧气浓度降低,导致人因缺氧出现窒息症状,如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以至昏迷和死亡。而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由呼吸过程吸入后,则可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抑制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影响氧在组织内的传递和代谢,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窒息。例如,硫化氢、氢化物在空气中浓度过高时,吸入后可使人呼吸停止,在极短时间内死亡。

3.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表现

在冶金工业中的炼焦、炼钢、炼铁,矿井的放炮,化学工业的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的石墨电极制造,交通运输中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生活中煤炉做饭、取暖等,都有大量一氧化碳存在。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昏、眼花、剧烈头痛、耳鸣、颈部压迫感和搏动感,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出现短的昏厥。脱离现场,症状可以迅速消失。如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反复发生轻度急性中毒,可引起肌体机能降低,如判断能力障碍、手指感觉障碍、记忆力减退、无力等自觉症状。中度中毒除轻度中毒症状外,还表现为初期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皮肤、粘膜苍白,并随着中毒加重而出现樱桃红色,以面颊、前胸及大腿内侧为明显;意识朦胧,甚至昏迷,如能及时抢救可很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和继发症。重度中毒除具有中度中毒症状外,患者可迅速进入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时间可持续数小时至几昼夜,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和病理反射。常并发中毒性脑病、心肌炎、吸入性肺炎、肺水肿及电解质紊乱等,出现昏迷后,严重者出现窒息性死亡。

4.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要做到:

(1)定期检修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防止一氧化碳外溢;

(2)加强通风,降低一氧化碳浓度;

(3)在较危险区域安装一氧化碳自动报警仪或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

(4)进入危险场所,应先进行检测,确认无危险后才可进入现场;

(5)进入危险区域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6)进入危险区域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

(7)定期体检,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严重贫血的职工以及妊娠妇女、未成年人及老年人,均不应从事一氧化碳岗位的作业。

5. 硫化氢中毒的危害和症状

硫化氢为无色、低浓度时带有臭蛋样气味的气体,高浓度时使嗅觉麻痹,故难以凭嗅味强弱来判断其危险浓度。当硫化氢浓度大于1000毫克/立方米,发生电击样中毒,几秒内接触者会突然倒下,停止呼吸,此时心脏尚可搏动数分钟。如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望获救,但常因抢救失误,延误时间,无一生还。

硫化氢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急性中毒出现意识不清,过渡到呼吸急促转向呼吸麻痹,很快死亡。急性中毒出现头痛、胸部压迫感、乏力及眼、耳、鼻、咽粘膜的灼痛,以及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慢性中毒一般为眼结膜的损伤,如搔痒、疼痛、异物感及肿胀或明显炎症、角膜糜烂等。

6. 预防硫化氢中毒

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1)改革工艺,如改革鞣革液配方,减少硫化钠用量,应用新鞣革液如严硫酸钠、霞石等或采用酶法脱毛可减少或消除硫化氢的危害。

(2)加强密闭、通风,经常测定车间硫化氢浓度(可用醋酸铝钠滤纸测定,滤纸变黑色即说明其存在)

(3)硫化氢排放之前,应采用净化措施,使之通过碱液回收,含硫化氢的废水可用氯化钙或硫酸铁和石灰的混合液中和;含硫化钠的废水应严格防止与酸接触,以免放出硫化氢。

(4)加强个人防护。工人进入硫化氢工作场所时,应先对环境毒情检测,采取通风置换、戴防毒面具等措施。进入井、坑作业,应带好和拴牢安全带,佩戴氧气呼吸器面具,使用信号联系,并有专人监护。

(5)硫化氢的生产作业,要按工艺严细操作,防止失控;回收硫化氢、检修、停车、开车和处理异常操作等,应有控制中毒发生的措施。

(6)就业前要体检,就业后定期体检,对有神经、呼吸系统疾患、眼睛等器官有明显疾患者,不应从事硫化氢的作业。

(7)类似作业,平时要充分做好全员防毒准备,加强防中毒事故演习,避免一旦事故发生后,扩大危害。

7.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后要科学救人

在深井、地窖、下水道及密封容器内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必须马上对中毒者进行抢救。但救人时必须讲科学、有措施,如配备防毒面具、使用排风等。若无救人措施,不但中毒者救不出来,而救人者同样也会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这样扩大伤亡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应引起高度重视。

8. 什么是食物中毒

由于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按致病原因可将食物中毒分为四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70%。由于食品在加工、贮存、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细菌的污染,并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人吃了这种含有大量活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就会发生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北京地区以5—10月份多见。

(2)化学性食物中毒:由于在栽培和制作食物过程中,不注意遵守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如滥用农药、食品添加剂以及使用不合乎食品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当食品容器、用具(如用含铅量高的锡器盛酒、有毒的聚氯乙烯膜包装食品或用酚醛塑料容器盛装食器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和地区性都不明显。

(3)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常吃的食物,由于烹调、贮存、加工方法不当,未将生食物中的毒素除去(如没有煮熟的扁豆,未煮开的豆浆等),或使其产生了有毒物质(如发芽的土豆、用铁锅煮的海棠或山里红等)。另一种是有毒不可吃的动植物,误认为可食之物,如毒蕈、曼陀罗、河豚鱼等。

(4)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赤霉素中毒、黄曲霉素中毒等。

9.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如何发生的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入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原料变质:鱼、肉、蛋、禽等食品,在运送、储存中,变质腐败。

(2)食品保管不善:夏季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如生食品、肉等,半成品如煮过的肉、油豆腐等,熟食品如做好的饭菜等,放置时间过长,就可能变质。

(3)食品没有烧熟烧透:如整只家禽(鸡、鸭)容易外熟里生。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生肉上有细菌与熟肉放在同一菜板上切,容易把熟肉污染。

(5)水产品、凉拌菜未洗净。

(6)炊事员患肠道病或带菌等。

10. 怎样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和执行食品卫生法。

(2)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不吃死畜肉。尽量不吃剩菜,剩饭。对剩菜剩饭应加热后存放,以杀死细菌使其无产生毒素的机会。

(3)吃凉拌菜要注意洗净,消毒。加点醋、蒜也有杀菌作用。

(4)对有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感染者,不准帮厨、售制食品。食品行业应做到货款分开。厨房里应做到生熟分开。保证好饮食卫生。

(5)搞好食堂卫生,消灭苍蝇、老鼠、蟑螂。发现病例要立即报告,寻找食物中毒的原因,以防再发生。

11. 如何警惕误食亚硝酸盐中毒

近年来,由于误食亚硝酸盐而中毒并造成死亡的事故屡有发生。

亚硝酸盐常作为工业用防冻剂,在建筑施工中多见,因此亚硝酸盐误食中毒又多发于建筑行业的包工队。

亚硝酸盐呈白色粉末,味感微咸或微甜,因此常将其当作食盐或白糖误食而中毒;一般食后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发病,发病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皮肤呈明显青紫、抽搐、心律不齐、休克、肺水肿,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亚硝酸盐不仅用于工业,而且某些食品厂家还作为发色剂用于食品,必须使用亚硝酸盐时,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0.15g/kg)添加,食品中残留量(以亚硝酸盐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g/kg。不仅如此,亚硝酸盐在其它地方也存在,如腐烂变质或存放过久的疏菜;苦井水及温锅水都有亚硝酸盐存在的可能。

预防的办法是:工地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防止误食;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瓜果;不用温锅水及苦井水煮粥、做饭;不吃未腌透的咸菜。

主办单位:辽宁省安全生产协会 技术支持:沈阳天和电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24-28510810 邮箱:lnaqxh@163.com
辽ICP备170083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