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课堂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安全课堂>>安全理论

事故预防基本常识

2011-10-08 作者: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点击数:12476

事故特性

1.了解事故的基本规律

生产系统的可控性和人造性,决定了生产事故可预防的性质。只要我们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规范行事,一般来说,事故就可以避免。但是事故也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我们要研究事故的发生规律,对事故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动态的、超前的预防。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事故的原因体系。事故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间接原因有工艺技术的欠缺、管理的不善、教育不力、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原因等。

2.事故的因果性

工业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3.事故的随机性

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4.事故的潜伏性

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

5.事故的可预防性

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6.构成事故的基本要素

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要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影响;管理的欠缺。认识事故系统因素,使我们对防范事故有了基本的目标和对象。除了对事故要求的了解,重要和更具现实意义的系统对象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事故管理

1.事故分类管理

事故的分类多种多样,根据事故的性质通常有工伤事故和非工伤事故,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根据其加害物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按事故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人为事故、技术原因事故、环境原因事故、管理原因事故等。按国家的工伤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企业一旦发生了人身死亡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主管部门,并应由劳动、公安、监察、工会、企业主管联合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事故报告与处理

事故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总体。

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些工作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性和严格的政策性。搞好事故管理,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事故管理

事故管理就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总体。

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些工作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性和严格的政策性。搞好事故管理,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什么是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国务院专门颁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于企业的伤亡事故管理,则应当把全部伤亡事故,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轻伤事故。无论上级机关要不要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企业自身必须把轻伤事故包括在严格管理范围之内。

5.事故管理的目的

根据国内外多年来事故管理的经验,事故管理的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事故的调查研究、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中掌握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的对策。

2)通过事故管理,为制订有关安全卫生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3)通过事故管理,可以使广大员工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吸取教训,提高遵纪守法的安全自觉性,使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一个企业、一个系统或一个地区的安全生产成绩,找出与同类企业、系统或地区的差距。统计数字是检验其安全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5)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领导机构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本系统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这项工作也有利于监察、监督和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6)通过对事故的分析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6.事故现场勘察

事故现场勘察就是对事故原点的查证。事故原点是构成事故的最初起点。也就是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突变特征的、与事故发展过程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如火灾事故的第一起火点,爆炸事故的第一起爆点,车辆伤害事故的第一接触点等。

事故原点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突变特征的点。2)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的点。3)事故原点是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与事故后果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

7.《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对调查事故和处理事故的时限规定

《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对调查事故和处理事故的时限作出如下规定: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完毕,30日内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

预防事故的人因分析

.引发事故的心理因素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性根据。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事故的心理学知识,这对提高预防事故的管理水平有帮助。

安全管理心理学与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一是安全工程师所关心的几种不安全行为,称为已经知道的不安全行为,即:(1) 有意违反安全规程;(2) 无意违反安全规程;(3) 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4) 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5) 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6) 与人争吵,心境下降;(7) 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8) 无人道感,不顾他人;(9) 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二是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的事故原因:(1) 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2) 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3) 各器官缺乏协调;(4)疲倦,身体不适;(5) 找工作 "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6) 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7) 职业,工种选择不当;(8) 夸耀心,贪大求全。三是心理上的将要原因:(1) 激情,冲动,喜冒险;(2) 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3) 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4) 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5) 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6) 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7) 轻率,嫉妒;(8) 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9) 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10)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2.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原因

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了这样认识,对于人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人因这一层次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例如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分清是生理或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对于心理、主观的原因,主要从人的内因入手,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或调整;对于生理或客观的原因,除了需要管理和教育的手段外,更主要的是从物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人的生理客观要求,减少人的失误。

行为科学中的人的行为模式、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挫折行为研究、注意与安全行为、事故心理结构、人的意识过程等理论和规律都有助于研究和分析事故的原因。

3.事故发生前的心理分析

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1)素质癖性;(2) 无知,智能低;(3) 无意,缺乏注意力;(4) 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5) 抑郁消沉。

4.性格与事故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如大公无私、勤劳、勇敢、自私懒惰、沉默、懦弱、诚实、虚伪等等都是性格的表现。人的性格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他所形成的性格具有不同的特征。心理学家认为: 外倾性格的人,反应迅速,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但好逞强,爱发脾气,受到外界影响时,情绪波动大,做事不够仔细。内倾性格的人善于思考,动作稳当,但反应迟缓,感情不易外露,做事仔细小心,对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小。

5.情感与事故的关系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是无动于衷的,他们对所认识的事物,往往会抱着各种各样的态度。如有些事物使人喜悦,有些事物令人愤怒,有些事物使人哀伤,有些事物令人快乐。这种对事物的喜,怒,哀,乐就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行为科学认为,对人要从情感上激励。在社会主义企业中,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激励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管理中,过去的做法说教甚多,惩处严,而激发鼓励则少。心理学上有一种"事故倾向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这些容易出事故的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总要出事故。

6.造成事故心理预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搞好劳动保护工作的宗旨,就是要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顺利健康的发展。但是,具体地减少事故和预防事故还有赖于制定科学的对策。没有关于造成事故的科学预测,要制定科学对策就缺少充分的科学依据;只有科学的预测,才能使我们远见卓识,有备无患,由消极被动变积极主动。为了更好地防止事故,除了对事故的发生有预测的必要以外,也可以探索一些预测的方法,预测的方法大致有这样几种:(1) 直观型预测;(2) 因素分析型预测;(3) 指数评估型预测;

7.造成事故心理的预防

造成事故心理的预防就是要通过消除造成事故的可能,以达到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在事故的预防上排除设备等 "" 的因素,重点讨论引起事故的人的心理因素,进行造成事故预防有其可能性和科学依据。

8.事故心理结构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因素很多,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导致事故的主要的,甚至是直接的因素。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我们在事故心理结构设计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故心理因素列出,为便于研究,现归纳为十大心理要素:A-侥幸心理;B-麻痹心理;C-愉懒心理;C-逞能心理;E-莽撞心理;F-心急心理;G-烦燥心理;H-粗心心理;I-自满心理;J-好奇心理。

9.引发事故的人为原因分析

据统计,由于三违现象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这充分说明人因在预防事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事故人因相关的行为表现是:

1)自以为是,习以为常。自己认为长年从事该项工作很有经验,习以为常,满不在乎,当工作条件和环境发生变化后没有全面分析周围环境,没有进行日常检查,没有意识到操作方法错误,没有注意到异常情况,放松警惕,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惊惶失措,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事故。

2)心存侥幸,总觉得没事。在遇到难干、麻烦的工作时,只图省事、省力侥幸完成任务,虽然感到操作有一些危险,但认为问题不大,不按操作规程执行,导致事故发生。这种现象在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技术不熟,能力不够,冒险蛮干。自己没有工作能力和经验,又不向他人请教,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存在,而盲目地进行作业,导致事故。

4)受情绪的影响,思想不集中。受到外界的刺激,心情不好,或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感情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易造成事故。

5)麻痹思想。过去凭经验操作过许多次,认为作业太简单,不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也易发生事故。

6)力不从心,疲劳造事。操作人员过于疲劳,各感觉机能减弱,注意力下降,动作准确性和灵敏性也下降,人的思维和判断错误性高,无法正常操作,极易发生事故。这种情况在长途汽车驾驶员中居多。

事故预防

1.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

即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事故责任者未追究,四不放过。处理故的"四不放过原则",最重要的环节是抓住本质原因、预防措施得力有效。根据闭环管理原理,还需要进行及时的效果评价,以改进预防措施。

2.人身伤亡事故的预防

人身伤亡事故的预防除了要通过教育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外,更重要的是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业安全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电气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防火技术、防爆技术等。

1)电气安全技术。电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最基本能源。由于缺少用电安全措施和安全知识,缺少安全管理和维修不当,或设备绝缘老化等原因,就会造成人身触电、设备烧毁、电气火灾爆炸等电气事故。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采用安全电压、绝缘、屏护、间距等是预防电气事故的基本措施。

2)机械安全技术。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由于机械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机械的完好状态不佳,或由于对机械性能了解不足、操作不当,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当、作业场所条件恶劣等原因,就潜在着机械伤害的危险。为了防止和减少机械伤害事故,需要了解机械危险部位、机械运行状态下的危险部件,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

3)防火防爆技术。在具有易燃、易爆的工业场所和具有压力容器的生产环境都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防止火爆灾害的措施有:把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分开的预防措施,限制火势蔓延的措施,扑灭与扑救措施,疏散措施等。

3.预防事故的技术原则

在具体的技术对策中,预防事故可采用如下技术原则: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其基本的作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基础。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致火绳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除噪声、尘毒对人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减灾。

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即在系统危险不能根除的情况下,尽量地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使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最小。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抑制危险发生等。

冗余性原则。就是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

闭锁原则。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

能量屏障原则。在人、物与危险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

距离防护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噪声源、辐射源等危险因素可采用这一原则减小其危害。化工厂建在远离居民区、爆破作业时的危险距离控制,均是这方面的例子。

时间防护原则。是使人暴露于危险、有害因素的时间缩短到安全程度之内。如开采放射性矿物或进行有放射性物质的工作时,缩短工作时间;粉尘、毒气、噪声的安全指标,随工作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薄弱环节原则。即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以最小的、局部的损失换取系统的总体安全。如电路中的保险丝、锅炉的熔栓、煤气发生炉的防爆膜、压力容器的泄压阀等。它们在危险情况出现之前就发生破坏,从而释放或阻断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坚固性原则。这是与薄弱环节原则相反的一种对策。即通过增加系统强度来保证其安全性。如加大安全系数,提高结构强度等措施。

个体防护原则。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采取被动的措施,以减轻事故和灾害造成的伤害或损失。

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在不可能消除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条件下,以机器、机械手、自动控制器或机器人代替人或人体的某些操作,摆脱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采用光、声、色或其它标志等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如宣传画、安全标志、板报警告等。

显然,工程技术对策是治本的重要对策。但是,工程技术对策需要安全技术及经济作为基本前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条件下,这种对策的采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4.职业危害的预防

1)组织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劳动卫生知识,提高领导和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2)技术措施。(1)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A、用无毒工艺代替有毒工艺。如目前广泛应用的无毒电镀。B、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如使用的稀料用低毒的甲苯、二甲苯代替高毒的苯。C、用机械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减少人体接触。(2)控制毒物进入机体的剂量。A、密闭与通风:有毒有害生产过程的原则上应尽可能使之密闭,必要时保持负压,防止有害物质逸散。不能密闭处,采用抽风排毒装置,减少作业场所的毒物浓度。B、防尘八字方针:革——改革工艺,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护——个人防护;管——防尘设备的维护管理;教——宣传教育;查——监督检查、定期测尘、职业病体检。

3)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安全与健康所必须的一种预防性装备。要做到安全可靠,并要穿戴舒适方便,经济耐用,不影响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同的危害程度,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按照国家劳动部有关规定,劳动防护用品主要分为七大类:头防护类;呼吸器官防护类;眼、面防护类;听觉器官防护类;防护服装类;手足防护类;防坠落类。

3)卫生保健措施

1)对职业危害因素定期监测检查。

2)有害作业工人就业前与定期体检,禁忌症者调离。

3)保健膳食,增强体质。

4)预防性监督与监察。

5.安全行为十大禁令

在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对作业人员的行为管理要做到如下十条:

第一条 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

第二条 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第三条 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

第四条 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

第五条 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映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第六条 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联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第七条 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

第八条 未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

第九条 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第十条 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主办单位:辽宁省安全生产协会 技术支持:沈阳天和电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24-28510810 邮箱:lnaqxh@163.com
辽ICP备17008382号-1